你喜歡現在的真實生活嗎?要長出「幸福」之前的必經之路:從逆境中找到生命韌性的5個重要步驟

此篇是一個文獻的分享,由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的教授曾文志與他的博士班學生林仁祥,共同探討的一個命題:面對逆境的意義建構:復原力敘事模式探討的期刊:面對逆境的意義建構:復原力敘事模式探討

而以白話文來說就是當我們遇到逆境的時候在內心可以如何重新組合並建構意義感這件事,這些概念的形成會讓我們的內在長出一個「韌性」的概念,翻譯也叫做復原力;而韌性的描述就是基於科學、存在主義心理學與正向心理學觀點。

那為何我想分享這篇文獻裡的某些概念,那是因為這篇很仔細的解釋「韌性」中的意涵,並且讓我們有可能從這篇文獻裡體會到所謂的復原、意義到探查美好生活那種不同層次裡可能遇到的不同元素。而這篇文獻也被登在輔導期刊上,所以的確是有些諮商與哲學思辨的味道在裡頭。

逆境與韌性中飛翔
你喜歡你現在的真實人生嗎?要長出「幸福美滿」的生活,你需要在逆境與韌性中飛翔

從逆境中找到意義

而韌性的概念以對青少年與成年人來說,遭受各種不幸, 例如: 貧窮、疾病、事故、歧視或壓迫,經常會面臨存在的議題。過去的理論與實證研究顯示,人們對於生活事件的理解方式,簡而言之即為「意義建構」,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與適應。

而這些逆境或創傷中的經驗,而如果可以承受,它可能會轉化為動機的來源甚至是激勵人們朝向有價值的目標前進。那這樣的概念就形成了韌性、也是復原力。而在此篇中便提到的復原力敘事模式,也就類似面對困境、災難或挑戰時,人們是如何努力克服困難,尋找解決方案,並最終走向復原和積極改變的過程。

而這類發展心態將可能促使我們在遇到困難或思考逆境時想到還可以如何面對困境的正向心性就可能產生,這就是「韌性」
那我們要發展這樣的一段階段,跟我們的的生命體驗、意識形態 就是價值觀)),我們是怎麼想事情的有很深的影響,而文獻裡就提到了一個架構,來幫我們看清楚這個挑戰或者挫折的生命經歷是可以怎麼樣影響我們。

你要長出美好生活前的必經之路

心理韌性敘事模型
心理韌性敘事模型

它會從逆境經驗→意義尋求→敘事意義建構→敘事認同→美好生活,而這一步步都從意識形態背景下環繞,也就是我們個人目前對於現存知識、常識、經驗等 所產生的價值觀。

逆境經驗

而那些逆境或困境、不幸的事件會沖刷你的價值觀或目標,所以才會有人在遇到那些逆境時未必能夠重新起身,因為那些經驗、重大壓力對自己來說太痛或太難承受,從而開始讓自己不敢再為自己勇敢,或沒有勇氣去超越而選擇自我保護的概念。

而如果自己內在的價值觀與外在現實體驗相對一致,這也有助於因應壓力產生力量(這有點像是 1. 你認真努力去考取一張證照,最後真的考到了、2. 你努力認真工作,而真實人生裡大家也都覺得你認真、優秀);

但最矛盾的點也在這,因為現實通常沒有這麼順著自己的心願,也因此產生很多的心理困擾。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啟動後面的意義與解釋來整合這樣的衝突。

從困難的挑戰與自我價值觀循環碰撞,開始走向意義的探索並從而描述意義架構來,當自己描述的意義感到認同時並慢慢發出影響的新芽,最後走向美好的生活,而這中間要架構出意義的那段中間過程,甚至會經歷過多次撞牆、失落、挫折,甚至是罩門無法突破,走不出來的概念,但如果真能在思想上突破這些逆境並嘗試改變行為,人將會慢慢長成後面想要的樣子。
所以為這些概念架構出意義的概念真的很重要,這也是能成長與幸福感很有關聯的概念。

意義探索

存在主義大師Frankl就針對意義有個深刻的理解,他認為存在意義不是創造而來的,而是去發掘尋找,而這些生命的意義是可以經得起考驗的價值觀。

我認為他很適合用以韌性的概念,在維基百科的生平裡真的很讓人驚訝,他在1905年代出生,他本身是維也納的猶太人,父母都是老實的公務員並相對在貧困的環境下長大。他在中學時接觸到佛洛依德的學說也拜讀阿德勒的著作,而深深的崇拜,進而開始鑽研精神分析與哲學觀點並開始思考人生的議題。

也於長大後開始就讀醫學院,並邁向精神與心理治療的人生旅途。而他也是少數心理大師裡因為德國入侵,而與家人(除了自己的妹妹以外)、妻子一起被納粹逮捕進集中營的人。他總共在集中營裡度過了3年的時間,而最終不管是他的妻子、父母都沒能從集中營裡活著出來,唯獨他因為醫師的身分與精神心理理論支持的淬鍊堅持下,讓他終究從集中營裡存活,並於戰爭結束後在大學任教並持續發展心理學派推廣意義治療,並寫出曠世巨作:「活出意義來」,也是存在主義大師之一。
我在這從中他的生命歷程裡看到了鬥士般的生存經歷,所以由這位大師點出「韌性」真是在適合不過,他在集中營運用他對精神與心理的那份支撐與數不盡的強韌的意義與相信,而跨越了生死、離別,而Frankl也認為面對不可避免的苦難、體驗與愛,並完成任務或工作,是有助於發現生命的意義的。

在你從中尋找意義的過程裡你會有所歸因,你會開始追根究柢的想知道:
1. 是什麼原因,造成某些狀況反覆出現?
2.如果我不這麼做,事情是不是就不會發生?
3.為什麼這件事總是會發生在我身上?
最後轉化為,這件事對我現在與未來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而這種因果歸因與存在歸因過程都有助於我們去理解世界、並更接觸到真實的自己,而存在歸因還包括尋求一線希望,在面對逆境、承受痛苦或恐懼、死亡,在這尋找的意義的狀態下可能是困難的,如果能夠找到那個目的或相信,會得到另一種滿足。

敘事(描述)意義建構

而我們開始萌生出意義感後我們也需要去架構並產生認同,在文獻裡就有提到好多途徑能幫我們架構出意義,像是日記、信件、自傳型回憶錄、筆記,開始慢慢製造這些描述與概念能夠幫助我們從混亂的思緒中得到整理出頭緒,並且慢慢整合成一種新的想法。

運用回憶自己那些富有感受的生命故事,透過自己與周遭人的生命經驗去察覺這些細節、情緒、想法到歸納出各種解決方案,藉此這類高濃度的整合而很像自傳或對自己生命經驗的推理,慢慢架構出人們面對挑戰的適應與自我成長。在這個時刻就會迸發出來,產生新的信念或價值觀這時的感覺是很特別的。

敘事(描述)認同與美好的生活

而意義感的最終要走向認同這需要前面對自己的生活經歷,擁有整合重組並發揮想像與未來感才能更好的統合並產生目的。如果這個對自我生命的描述是合理的(ex:也就是你自己心裡的感覺與做法會跟外界對點真實狀況相對一致,你對自己很了解也優秀,而你表現出來的行為也與心理狀態一致),

那這樣一位心理韌性強健的人便會出現想法與表現相對一致並且開放,而且可以被信賴,而且是能夠接受差異化與整體概念的人;我對於文獻上的理解應該是指言行一致、並且開放而富有同理概念的人。

但同樣如果自己新長出來的信仰也有可能被質疑或破壞,那會讓個體去改變自己價值觀缺乏的那一塊並重新整合的為更完整的生命故事,如此而已。

所以我真的很喜歡理智謙遜的思考,「永遠要懷疑自己所相信的事可能是錯誤的」,我們就有機會發展得更健康完整。

而如果這類思考能在心中逆境到尋找意義→整合甚至到翻轉,會讓個體的心理幸福感達到另一種完整,並且整合到社會中,並且開始利他,在這種時刻有關逆境與苦難的議題,到個體找到意義與思維的新突破,是會長期豐富到個人的生活,並且找到心靈幸福感與強大的心理韌性。

今天我就韌性與意義架構、大師故事的篇幅來讓大家去思辨生命中逆境的想像,文章到這裡文獻已經結束,這也讓我感悟什麼是所謂的真實人生?

我所觀察到的真實人生?

我們的現代物質豐足、一切比以往促手可得,但卻感覺不怎麼幸福的世代,究竟是為什麼呢?
而在這個部落格的各類文章裡,我更傾向於本質與核心的探尋,也正因為從中的研究、尋找跟努力,而讓自己的價值觀與真實人生更趨於靠近。

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何要過的這麼拼命卻未必能過上自己覺得幸福的生活?

我們一定要活在世俗光鮮亮麗的框架裡才值得被友善對待?

我們能不能撇開現實的表象,找到真實的自己、過上沒有遺憾的人生?

會不會世俗的文化或普世的價值感是可以更加突破的呢?或許重點不在更卓越、高成就而是你真的知道什麼事情對你來說是有意義的,當你從逆境或困境裡長出那顆芽,而你的生命會希望用什麼方式來詮釋?來改良?最終活好自己這一生。

我們這些市井小民們不也都是充滿了生命中精彩故事並且很努力的生活,對嗎?

所以在我的作品裡我更常探討的是意義、韌性、逆境、重生,並以健康促進的角度探查人性、職場與社會的真實觀察,而我深深的相信,

能探究出自己與社會的本質,面對真實的自己、對點真實的人生,是身心健康的最佳秘訣。

人生的這條路真的是彎彎繞繞,但繞過逆境後的壯碩雄偉,會讓你充滿幸福
人生的這條路真的是彎彎繞繞,但繞過逆境後的壯碩雄偉,會讓你充滿幸福

歡迎追蹤我的ig或Facebook粉絲團:

Instagram  、 Facebook粉絲團podcast:「瘋健時代」

我相信你會有興趣參考以下文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當你想做成一件事,全世界都會幫你」,吸引力法則不是魔法,是你看待世界「思考」的方式 – 1個啟發

究竟是你真的爛,還是被算計?辨識人際中的暗黑操控術,1個職場江湖上的必知- 「煤氣燈操縱」(上集)

全民都在瘋的設計思考、創新,為何「設計思考」連健康促進都不放過,究竟在夯什麼? 1個不容小覷的關鍵概念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