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 GPT熱潮湧現,從健康角度看到的優缺點大公開 – AI崛起的4個健康影響
自Chat Gpt引發爆紅熱潮,大家無不想用最快的速度搞懂這個系統是怎麼回事。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高速變遷、多重宇宙資訊的年代,讓人充滿振奮又帶點擔心,
此篇是健康管理者針對AI崛起而產生的感悟,當我們身處在如此高速的變遷時代,究竟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什麼影響呢?
Chat GPT有多厲害
我試玩過一個多月的心得是,覺得它是不錯的行政助理,只要關鍵字下對,它有蠻強的資料搜集及檔案整理能力。
而我最喜歡的,是當我想一件事或撰寫創作時,可以運用它的大型資料庫,來抓住整體大方向,很適合用來”腦力激盪”。
或許是因為內部的龐大資料庫或搜尋引擎(不確定內部生成),Chat GPT已經能組織蠻厲害的教案、大綱,甚至如果給予一連串的情境,它會告訴你可能可執行的方向。如:拿一個情境問是否觸法?它會給你一個還行的解釋。
我曾經以實驗的角度將研究倫理考題的題庫問它,獲得近70%左右的答對率,我們完全盲考也不一定有65分,它給我的感覺,像是個能力品性都還不錯的年輕人,不只能寫出成品難辨的厲害作品。
更以彬彬有禮的對談方式,告訴我們還可以如何思考,做個稱職的智囊團。
AI躍進對健康的影響
現代什麼都講求效率、方便與整合性,尤其是我曾於半導體廠域做過職護,非常能體會每天與時間賽跑以完成工作或統計資料的那段人生。
而網路、AI的推進,各種知識、影視、音樂如同海水一般倒灌式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為了趕上影視進度、朋友間的討論,告訴我,有誰不曾用1.5倍速度看劇,只為了能趕進度後可以趕快看下一部?
你知道台灣人每天花多少時間上網嗎?根據We are social與KEPIOS《Digital 2022: TAIWAN》統計報告,台灣人每日掛網近8小時以上,使用網路習慣以觀看電視節目、電影、劇集為主,查找資料佔前兩名。
資訊焦慮及疲勞
目前AI正以很蓬勃的科技迅速發展,尤其COVID-19這幾年的貫穿全球的情勢下,大家被迫改變生活型態及資訊處理方式,我們想要學習或工作,甚至不用工作場所或學校。
這讓我想到有段時間COVID-19大猖獗,廠內的員工尤其是主管,確診了還依舊抱著電腦在家連線辦公、開會,非常認真而敬業。
如今社會講求效率、生產力、時效性,快速的變遷下感覺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爆量的生活與工作事務,無不讓大家每一刻都繃緊神經。感覺我們只要有那麼一刻鬆懈,下一刻感覺就快被其他人追過去。
我還看到有些講師分享感覺寫的文章不趕快丟上平台,下一刻感覺都會變成大家的常識。這樣的巨變是以前想也想不到的?
大量的資訊、知識量暴增,老闆又不知道從哪看到的新觀念就逼著你放下目前的工作,照著去生一個好的想法、計畫點子出來,我們就是在這樣一個「多工」、「勞碌」是現代。
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便公佈世界的三大需要重視的疾病,第二名便是憂鬱症,心理健康是當今最需要被重視的社會問題,我們處在趕不上、快節奏、資訊爆量的世界裡,
觀眾也就這麼多,我們創作者有需要這麼搶快、跟進到哪種程度呢?大家都進入到過度疲勞的迴圈裡了吧?
像現在有人要我加入購物群組幫衝粉,或又要下載什麼APP為了累積點數或得到什麼好友優惠,大家都想在這網路的洪流裡掙到那一處,真的是「百家爭鳴」耶!為了奪去我們大家的耳目,大家玩得其實也沒多特別,我都在想..
我作為一個健康管理者、創作者,可否用自己的步調,帶著大家找到那原始的一抹平靜,用慢步調的方式帶大家找回那初始健康,回到「原廠設定」?
網路成癮加速
目前多數的生活模式受到快速撞擊,孩子們很小的時候或許就開始歷經資訊充斥、高速生活的狀態。我不認為他們可憐,相反的他們很早就開始接觸很棒的作品、很好的觀點、數不盡的優質免費資源。
我們的時代的確已經有很大的變革,但接受這整個大環境變化的,我們終究還是血肉身軀。雖然現在的孩子甚至已比過往的我們成熟,但他們還是孩子啊?從小就在人手一機、網路串聯的世界,
甚至現在視訊上課都是趨勢..連課本都電子化,要討論班級事務用LINE群組連絡簿來搞定,要討論報告我們下課後的線上會議、群組討論,
這真的是太方便了!孩子們在網路世界裡的頻率想必只會更多不會更少,而且虛擬世界經營、社群平台搞不好還比現實世界更燦爛,這些都加速網路成癮。
未來是什麼情況?沒人敢確定,我只能說大家的胃口都被越養越大,我們每天被各類厲害的作品充斥,我也好久沒看一部電影或一齣劇而感動興奮不已..
孩子們更是,專注力、注意力、時間都是現在最稀缺的資源,我們該如何告訴孩子學習好好的在真實裡玩,享受某一刻寧靜的樂趣?他們在現代就是活生生的一直被知識、媒體、串流各種包圍,追著跑啊?
身為健康創作者的省思
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
時代的快節奏已經是公認的事實了,快節奏的競爭型態,也造就著諸多身心健康上的擔憂,我常在思考什麼會是很好的舒緩現代人壓力與放鬆身心的好方法?
這類的議題說探究的多其實也多,但真正實用的方式是我想探尋的,因為活生生的高壓、時間不夠用,真的會讓很多比較緩慢的行程只想往後一擺再擺,以我自己目前的狀況,
我大概是以幾種方式再面對網路與注意力剝削的環節:
LINE群及相關社團整理
LINE、Facebook、IG我會找個零碎等待的空檔去清空我覺得沒必較繼續追蹤的部分,因為訊息不停地彈出,會影響我觀看更重要資訊的時間。
另外事實的做出清空,也是蠻好取捨重要與不重要的一種方式,尤其LINE群組會一直跳出一些不重要的訊息,連觀看都占用到自己的時間,因此我會盡可能在有限的時間整理,定期清除。
手機內APP
這個是聽時間管理Esor他的技巧,他會定期把手機恢復原廠設定。而我自己也發現我手機頂多只會使用某幾個app,但因為過往下載眾多,會讓我要找到我要的那個會找一段時間。
無形也是種注意力與精力的損耗,於是乎我也在定期整理我的手機app,留下我最需要的那幾個就好,不單戀那曾經擁有現在卻很少用的過去。
靜心閱讀
跟我很熟的朋友都知道我是書本的信徒,我非常喜歡閱讀,速度不快但是點石累積,閱讀是我少數從小到大我還持續保有的興趣。而且我喜歡紙本書,電子書給我一種還在瀏覽網頁的感覺。哈哈…
為何我覺得閱讀對身心靈健康是有幫助的?因為這是少數我們可以用著自己的步調慢慢往前的一種模式,不管是看劇、電影、玩樂,都需要因為某個時間點或進度而追追趕趕。
但書本就在家裡的某一處,你突然想找什麼靈感,或有這15分鐘-30分鐘的空缺,你喜歡的一本好書能馬上帶你進入另一個世界,去了解作者的經歷、生命、故事性,獨到的觀點,
這就是閱讀,或許它不會立即有什麼反饋或成效,但那些點滴都會轉換成你思想的一部分,並成為自己思想上的方向,這很重要!
靜心呼吸
網路與注意力的剝削是我們這個年代很常見的形式,我認為每日應該用一點點的時間來讓自己的心靈安靜下來,而我覺得呼吸是很好的形式。
研究也證實,284呼吸法是很好讓身心放鬆與平靜下了的一個小小冥想練習,透過2拍的吸氣+8拍的偋氣+4拍吐氣,維持約4分鐘以上,便是很好的靜心訓練,這也是在張怡筠博士的情商課中聽到的好分享。
而我自己是用腹式呼吸,大力深吸與慢吐來達到情緒的轉移與平靜,彷彿腦內、肺臟有大量氧氣進入,還可以從原本負面的情緒中解離。我們的大腦需要休息,所以想要舒壓放鬆,我認為手機、電腦一定需要我們放下一段時間,哪怕只是10分鐘,
因為這短短脫離3C產品的10分鐘,就能讓你再度充飽電力來面對下一個一小時的工作、會議或者預定安排的計畫,而且做得比你原本沒休息時更到位更優良。
靜心寫作
持續創作很重要,我以前就有寫日記的習慣了,只是以前我寫給自己看,現在我寫給大家看。我發現輸出一些自己的思想與組織一些心理的學習概念,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我每次寫作時,配著大提琴的音樂,享受文字奔馳於手中的快感,我發現寫作成為很能抒發內心的好去處。它讓我釐清我經驗中的思緒、組織統整我所學到的知識,也梳理了我心中的靈感與意念。
而且寫作時的感覺是很安靜的,用著自己的步調緩緩地寫下內心的情緒、感受,也因為有寫作的整理,我會慢慢淨空自己的腦袋,對於某些原本很執著的想法,
也藉由寫作重新梳理,反而更加系統性,有時更有種想開的感覺,原來生命中點滴的痕跡,是這麼一回事啊!
靜心體驗
雖然AI世界將帶動人類進入另一個層次的世界,我都在思考目前的時間進程如此快速,AI又能創作出相當厲害的作品,想必未來人們對於美感、創作的胃口也會相顯越養越大吧?
或許人們未來會越漸挑剔、越漸難以被真正取悅或真正感動,這是我覺得有些擔憂的點,我們該如何在這個快進程的時代裡仍舊保有對生命的熱情、對真實的感動?
這是我們需要去謹惕自己的地方,當我們不停的在工作中飆速AI、網路的進程裡,
卸下3C、工作後的那個世界我們該如何去感受真實的世界?其實很多有趣的事還是比網路世界更好玩的,打造自己的真實人生更加有趣不是嗎?
我們可以為周末報名野外求生訓練、露營、浮潛、爬山、運動、游泳、攀岩,我們透過真正的流汗、曝曬,來感受自己每一寸肌肉、皮膚與大地的連結。
我們永遠要記得生命中的美好是因為我們用心體會那些小事,去體驗扎扎實實的人生是身心平衡最簡單的方式。
溫度與故事
我們都在這AI世代的洪流中翻攪著,Chat GPT能撰寫文章與論文等實力不過是AI世代的開端,雖然Chat GPT擁有如此強悍的實力,但用了1個多月的心得。
我真心感覺我們人的創作與AI的創作,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我們擁有AI無法取代的人味與故事性,或許有人會說GPT也會寫故事啊,但人類擁有的是串聯整體知識、觀點與故事的結合。
為何一本書會好看?就是因為它不只知識的整合與傳授,更擁有這個作者獨到的生命觀點與故事串聯,這才是最有獨特性的地方啊!
我們做為創作者不該擔心被AI淘汰,而是如何在真實人生中體會人生,並將這些生活累積的感悟分享給大眾,做出自己的獨創性,做個有溫度而同理的創作者。
我們是有血有淚也有肉的人類啊!做出有共鳴且獨到的作品將是我們創作者永不妥協的生存方式!
歡迎追蹤我的ig或Facebook粉絲團:
若有興趣可參考以下文章:
汲汲營營的追求,在夜深人靜時你會想起什麼?-1本「更快樂」的啟悟,要擁有快樂的生活,必須先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上集)
帶你找回生命的掌舵的實踐秘方-「更快樂」3個的實用型筆記,往事前塵皆不足道,心靈感受更勝一切(下集)
提升孩子心理韌性,打造生命美好精彩-網路成癮VS「冒險教育/體驗教育」2個培育概念給我的小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