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找回生命的掌舵的實踐秘方-「更快樂」3個的實用型筆記,往事前塵皆不足道,心靈感受更勝一切
「更快樂」這本書是我兒時很重要的心靈夥伴,很棒的一本自我啟發書籍。也因此讓我想好好為這本書寫下書評與實用策略讓讀者們加以運用,希望我的整理能給更多讀者更深刻的共鳴。
當時的我是一位護理系的學生,面對實習、護理師執照考試、二技升學考試,並且還面臨友情危機,這讓我不安與失措,也因為周遭沒有正解良方,因此我踏入閱讀之路,這安頓了我的內在,也激發我無限的思想靈感。
還沒看過上集的朋友,歡迎點擊:汲汲營營的追求,在夜深人靜時你會想起什麼?-1本「更快樂」的啟悟,要擁有快樂的生活,必須先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上集)
快樂的意義
亞里斯多德-「快樂是人生的意義與目的,也是全人類的生存目標」
本書最一以貫之的,就是探討人為何需要追求快樂,並探討快樂的根本意義,作者將快樂定義為大體能從生活中體會到樂趣和意義的一種感受,很有深意的一句話。
而為何我認為這個議題很重要?因為快樂的選擇不單單只是感受,更是會牽動生理甚至改變一生的決定。你絕對值得擁有你想過的日子、並且活在快樂的情緒裡;但我們該開始做自我認識,
藉由認識自己,來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書本裡有段詮釋相當逆思維,就是理想主義VS現實主義的探究,現實主義者是腳踏實地而做任何事都考慮現實條件的人;
理想主義則是懷抱夢想、高瞻遠矚且經常思考人生主要目標的人,而我與作者的想法一致,理想主義者反而是最務實的一群,終於面對真正的自我,也探尋人生的意義。
或許現實主義者可以名利雙收,但理想主義者懷抱的是使命感、與快樂的生命熱情,而擁抱理想是最務實的行為,如果沒有志業、理想,便難以發揮所有快樂的潛能。
寫到這裡,就很好奇了,到底我目前是什麼狀態?我該怎麼更能擁抱快樂的生活呢?以下是我看完這本書後所看到整理的5個實用筆記,帶大家一窺探尋快樂生活的奧義。
你是哪種型的人?
從以下價值觀的認同度,你覺得你更像哪類人呢?
或許也有人同時擁有2個價值觀的形式,那可能你同時趨近兩種類型。
拼命成就型
1.犧牲眼前享受,成就將來幸福
2.擔心自己沒能力與最傑出的同事互相競爭
3.萬一拚不過他們以後如何找到更好的工作
4.達成某個目標就可以得到更快樂的感覺
5.無法純粹創作,必須全神貫注完成能帶給他的更大目標或突破
6.將注意力放在下一個目標,而不是當下的體驗
7.不顧一切的追求眼前目標,目標達成是他最在意的事
享樂主義型
1.只求逸樂而逃避痛苦
2.盡情滿足自己的慾望,而鮮少或完全不考慮後果
3.幸福人生,就是一連串享樂經驗的綜合
4.會熱烈飢渴的追求一段友誼或戀情,當新鮮感消逝,再進入下一段戀情中
5.工作等於痛苦,享受等於快樂
6.重視當下、不計後果
7.所做的事能給予立即的滿足感便值得追求
虛無主義型
1.放棄追求快樂、覺得人生無意義
2.現在活的不快樂,將來情況也好不到哪去
3.無法擺脫過去某些不愉快的遭遇
4.天天及時行樂,不顧未來目標
5.一個人不管怎麼做都未必能得到快樂
6.我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或人生的某些部分
7.時常感到無助,並且活在過去
快樂開朗型
1.認為從事有興趣的工作,並一面享受工作樂趣,同樣也可讓事業出類拔萃
2.為了增加來日的收入,願意犧牲一下眼前的利益,並覺得值得
3.做這些事情的目的,是為了兼顧現在和未來有益的活動
4.熱愛學習是為發想出新的好點子
5.懂得享受追求重要目標的過程
6.伴侶能享受兩人共度的甜蜜,且能協助彼此更成長與發展
7.學習的好處,是將這些概念能應用操作於工作上
尋找快樂的3個實用型筆記
尋找意義及樂趣
書裡有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提醒,如果只是一味追求事件的樂趣或只追求使命感,都不一定能獲得快樂。快樂建構於意義與樂趣共存的事件上。行動若兼具兩者,則更能持之以恆,也較能感受喜悅。
也就是一個人其實不需要隨時隨地處於毫無壓力的狀態,但需要某個重要目標能努力奮鬥,並聽從某個等待實現的潛在意義的召喚。因此我們應該開始選擇生活中大小事物對自己的樂趣與意義。
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嘗試中,注意自己的心境變化,所以記錄日常活動很有效。每天做完一件事記錄一下做了什麼、完成時間幫助我們了解作及生活模式(這同樣適用於時間管理),用一到兩週,就可以感受到脈絡。
以下表是我的小示範,5分是滿分,每週佔用的時間計算後,- 代表可減少一點時間、+ 代表增加,而我另外搭配覆盤概念,就是那如果想改變該如何執行的備註,讓自己更能思考解決辦法。
我覺得這個方法不只會讓自己更清楚自己想完成與喜歡的生活任務,還能做簡單的時間管理,加入覆盤細節,下週可以再試試看效果,我自己實驗過,施行後生活真的更規劃、也感覺充實快樂。
擬定目標
本書宗旨雖是提倡快樂生活的要素,但作者也提倡有意義的人生,他認為設定目標是擁有快樂生活很重要的條件。有目標的成功機率大於無目標者。擁有挑戰自我,具體明確(具有限時間、執行策略)的目標,能創造成就感與價值。
有了目標也會把心力放於目標,並找到完成目標的途徑。我對這件事很有感覺,像我開始準備研究所、準備轉職等,靠的就是目標明確且建構目標框架這上,再逐步完成時,會漸漸明瞭該如何調整與前進。
但這件事心法很重要,因為有很多人甚至擔心自己下了以後辦不到該怎麼辦?空前的恐懼就已經先阻撓了自己。
目標應扮演的是:讓人毫無牽掛的享受當下。你要清楚目的地,但享受過程中會帶來的層層驚喜,這才是實踐過程有趣的地方。所以重點不再「完成」的結果,而是「擁有」;找到對自己富有樂趣與意義的目標很能有助提升快樂。
可以訂長、短期目標及行動清單來輔助計畫執行,這其實也很類似時間管理的概念:
1.長期目標:我想達成什麼/在何時?,EX:我想在明年3月考上○○研究所。
2.短期目標:接下來的你會安排哪些活動推進進程?EX: 1.尋找考過的學長姊詢問問題 2.報學分班 3.去母校蒐集過去在校資料 4.研究去年簡章….
3.行動清單:將短期目標的行動列入清單,1. 4/8前研究完簡章 2. 6月書審資料準備好第一部分…
其實每個自己想完成的目標就是大小型的專案:一年內讀30本書、考上研究所、去國外申請留學等等,找到自己覺得有意義且會有樂趣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往前,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書裡也有提到運用團體的概念來督促自己,就像是成立讀書會、開部落格、或與家人分享一同激勵,都讓履行目標變得更有意義性。
MPS志業流程
心理學家馬斯洛 -「一個人最好的運氣和最大的福分,就是有人付錢請他從事他衷心喜愛的工作。」想要找到這麼好康的事情真的並非容易,甚至需要一點累積與醞釀,而有一篇探討人工作態度的研究結論,或許會有些體悟。
心理學家指出,一般人對工作抱有三種態度,把工作當成苦差事、職業或志業。而大多數人都將它視為是一種艱苦、勞碌的概念,只在意薪資、休假、福利,這些人的動機都來自於外在因素。
而把工作當成志業的人,他當然也在乎薪水、升遷,但他更像是因為想工作而工作。工作的動機來自內在因素與實現自我,將工作視為是期待與開心的狀態。
而我們需要透過持續、刻意及努力的概念,才能找到人生志業,而那更需要專注在有興趣的工作上。像是許多的職涯顧問更重視專長、優勢,而非興趣。但在選擇工作時更了解那些工作能讓我們感到樂趣與意義,再來考慮專長。那就有機會未來的你不只活在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上,更找到了快樂。
你可以就你的人生思考這三個問題,非常重要:「什麼工作能為我創造意義?」、「什麼工作能為我創造樂趣?」、「我的專長是什麼?」先檢視自己的答案,找出重複的項目,有助於我們判斷從事那些工作會使我們更快樂。
這件事可能需要我們深入的思考,以下是書中的範例練習:
最後我們有機會利用MPS流程找出重複的項目,範例中發可以發現個案喜歡幫助兒童、而且很拿手。並且有其他性質輔助,因此或許可以從這些部分琢磨,開始考慮有什麼樣的工作既需要熱情、幽默、閱讀及解決問題等等面向呢?或許你會發現英文老師或國小老師很適合自己,那份工作有可能找到你最大的快樂與成就感。
當然MPS志業流程也適合幫助我們找到生活樂趣、人生意義、志向等等,都專注在我們這一聲更在意與追求的概念在什麼地方,此篇以一個小小的範例來初步帶大家解構這部分。
實用於教養
本書也探討到教育上學生們根本性不愛上學的問題,當時作者用一個很害羞卻很貼近生活的比喻,它將學習動機比喻為:
一、溺水模式:不愛上課的學生就像是溺水,他們面對學習只想逃跑,而動機的根本就是害怕失敗。而從小灌輸學習就像「先苦後甘」,很類似大家都認為拼命成就型的價值觀很對,且最有前途,
卻忽略了生活中內心的聲音。
二、做愛模式:則是將閱讀、研究、寫作看做做愛的前戲,更將發現新知識觀點的喜悅感彷如做愛的高潮。因此不只樂於學習者在做學習的是時間過得飛快,並可望運用知識來獲得莫大的滿足感。
這讓人好奇?學習真的有可能像做愛那樣讓人如此興奮愉悅嗎?
我認為是可行的,我認為根本性在於目標的設定與定位,教育者以什麼樣的模式在教導學習這件事,這也讓我回朔到我現在在研究所學習事物的渴望感,為何我會這麼樂衷?
因為我很知道自己目標、想獲得哪方面的知識來更精進於健康促進,所以我在吸收行為科學理論知識時,看到的是背後的如何運用於健康計畫,如何運用理論概念來推動活動或人類是如何思考一件事?
這才是學習最有趣的地方,每當查覺到一個新的有趣觀點,都會讓我興奮很久!有種中了的感覺!
因此我們如果可以把一個把這樣的概念傳承給孩子,或續會是讓孩子樂於學習的一個起點,書裡提到當大人鼓勵學校裡的學生尋求書裡的趣味、能運用於生活之處,或能讓孩子探索未來、探討興趣,
並探討以人生快樂為目的,探尋未來,或許這真是對孩子更適切的教育理念。
終身學習計畫
等待孩子們成長到一定的階段,他們識字、說話、懂得我們的語言,便是慢慢循循善誘的好時機。陪伴他們一同建立終身學習計畫。
設計終身學習計畫的目的,是希望培育孩子們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他們是不斷問問題與探索奧妙的世界。如果看過我多篇文章的讀者應該會了解。
我是個倡導豐富體驗人生,覺得人生就是來玩的作者,所以我們更應樂此不疲於學習各類你感興趣的事物,而不是只停留於學生時期為考試謀取職業而被逼著學習,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訂定個人發展、職涯發展這兩個方向的學習計畫,並開始安排每周固定的時間學習,逐漸照著這項計畫,適時修正。
我自己的經驗是用心智圖來展開終身學習計畫,並且我在訂定計畫時會跟我先生共同討論合適的方向,我也會與我信任的朋友聊聊進程,如何讓計畫更能被有效執行等,與他人討論是很能腦力激盪、突破盲點的好選擇。
覆盤思維
很多計畫都不一定會是美滿的結局,很常會有各類突發狀況與自我的期待完全不同。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警惕自己覆盤的重要。
所以將遭遇到的過程、可以改善的地方寫下來吧!你的目標開始有計劃,計劃後是行動清單,你在施行過程中所遇到的遭遇、困境、下次可以如何改正等,都可以寫下來。
當然,也可以寫得很詳盡,書中的作者是希望寫得越細越好,這部分我認為現代社會的我們時間是很寶貴而稀缺的,所以就盡力就好,有時候甚至只是在旁邊加個小註解提醒跟改善方式,都很好。
讓覆盤概念可以在零碎時間完成,那相對來講會輕鬆很多,也才會讓覆盤機制更持久;而如果可以,你可以開始抒寫一些心得、甚至有感悟時寫個日記。
有抒寫就會在腦中整理組織成更符合自己的東西,學習也是如此。
結語
這本書裡還收錄了很多有趣的概念來創造有意義且附有樂趣的生活,來讓自己真正獲得更快樂的生命體驗。裡面還有感情經營、職涯探索的部分,以及生命意義的探索等。
這是我看過的書裡讓我體會很深,也非常感悟的一本既思想又兼具啟發的好書,很感恩16歲時與它相遇,讓我走到現在的這裡。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詮釋:世事的好壞,全看你怎麼想。
也就是我們選擇看重哪些事物來作為我們的觀點很重要,快樂來自於內在心境與外在環境,也成為我們的行動與觀念。當然有些人的確是在比較辛苦、甚至遇到戰爭、迫害的情形下生活,
那生活的苦痛更大過於快樂,但也同樣在那樣的環境中也誕生了幾本巨作,例如《蘇菲的日記》。
大多數的人都是有能力,可以獲得自己喜歡的職業,過著饒富樂趣的人生,讓我們用遊歷、學習的心態,過著屬於自己的理想人生,做你自己生命的掌舵!
歡迎追蹤我的ig或Facebook粉絲團:
Instagram 、 Facebook粉絲團 、podcast:「瘋健時代」
若有興趣可參考以下文章:
懷有辦得到的勇氣,讓自己勇敢作夢-用1個「自我肯定」做你的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