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心理韌性,打造生命美好精彩-網路成癮VS「冒險教育/體驗教育」2個培育概念給我的小啟發
網路成癮VS孩童教育
資訊發達,我國 12 歲以上民眾上網率 從 99 年 達 70.9% 、 106 年突破 至 82.3%、109 年更突破至86.6% ,使的網路成癮議題備受關注。國家發展委員會 發表 「 110 年網路沉迷研究調查」,以網路使用習慣量表 CIAS 10) 作為篩選工具,發現我國 12 歲以上民眾有網路沉迷傾向者占 7%。也因為Covid-19的全球席捲下,催化了數位教育的誕生,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大家無不在外在環境的影響下,強迫學會線上教學、遠端會議、平板筆記等,現在線上課程更是多元了,網路帶動商機、便利及新的生活模式,但也帶動了孩子們對資訊網路的強大依賴感。上圖是各年齡層於110年的網路沉迷占比,孩童與青少年的比例為17.3%(近2成),且年年攀升。家長們很擔心,21世紀的孩子要如何被教育與薰陶才能不依賴網路並養成良好的心理韌性。在求學階段我便知道冒險教育/體驗教育,這是一個帶領孩子們體驗人生的模式,也因為時常在健康促進領域穿梭,讓我深有感觸,冒險教育或許能更豐富孩子的內在韌性、體驗人生。
冒險教育VS心理韌性
冒險教育
冒險教育的概念,與我們健康促進所說的冒險治療類似,冒險治療便是透過心理與多元感官加入,使個體獲得改變的治療方式 。透過一系列的有系統性的體驗式活動培養學員團隊建立、人際參與與互助合作,並在挑 戰體驗中學習「人際間與個人內在」能力,獲得效益。若能從生活中獲得的體驗時數越多,那獲得的啟發與靈感會相對更加明顯。而冒險教育就是一種體驗形式,運用有規劃性並強調具體活動中的反思內省中學習,並從中獲得感悟。像是登山、騎單車、攀岩、溯溪、野外求生等體驗,孩子們不只能挑戰生理極限與心靈啟發的瞬間,更在多巴胺等催化下,獲得成就與幸福感。孩子們也可以藉由活動增進人際間的互動、自制力、自尊與責任感,也因為這類冒險教育體驗想準確完成需要一定的規劃(如:爬玉山登頂、騎單車10公里)等,因此讓孩子自行設立目標與些許時間安排,也可以增加孩子們對時間的掌握、生活的體驗感,如此更能激發孩子們的自制力與時間管理能力。
心理韌性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表示,心理韌性為「在逆境、創傷、悲痛、威脅或重大壓力源前仍適應良好的心理素質。」而心理韌性與幸福感及心理健康有密切關係。國內研究也指出,心理韌性對個體於壓力情境的適應有相關,較有心理韌性的人會較以正向情緒來因應挫折與壓力,並有助於自制力、自尊、解決問題並有更大的彈性來因應社會的挑戰與角色任務。套用在孩子教育上,心理韌性是培育孩子非常重要的生命特質,而透過韌性的培養,孩子將擁有更樂觀、更積極與面對挫折的耐力。建議若有對於心理韌性有興趣的家長們可以參考這本書:心理韌性:重建挫折復原力的132個強效練習大全。
將冒險教育套用於孩子的日常生活
這是我在鑽研多個期刊與讀書後所得到的感想,冒險教育不應只侷限在學校或醫院等,更準確地說應該從家庭裡就先做落實,不只能讓孩子們體會到生命經驗的美好,更提升心理韌性的培養,曾經我問研究所的老師李思賢一句話:「我們要如何培養心理韌性?」他是著名的心理學家,也擁有一個孩子,他的回覆是:「生活體驗就是韌性的培養的發揮」這句話很有意思,我們不把事情複雜化,而是將家庭教育套用在生活體驗裡,那冒險教育更融入冒險、視野、感官、心靈等多方面的體驗,那不正對於韌性的培養有莫大的幫助。我們可以每個月周末花1天的時間,帶孩子去體驗不論是登山、室內攀岩或報名體驗教育營隊等,並在安排活動後透過學習單或活動對話,以培養孩子反思體驗與感悟。
真實人生絕對比網路世界更炫爛精彩
家長們擔心孩子們的心靈被網路綁架,被3C產品給侷限,我們何不創造孩子們的人生體驗,用體驗教育告訴他們現實的生活比網路更有趣呢?我們何嘗不是從生活中體會出不一樣的感動呢?我會開始關注這個議題,是出自思賢老師給我的提點,由於我對於韌性培養的興趣,而他是很厲害的心理專家,於是當我進入師範就讀後,我便用各種很積極的方式極力想找機會與他面談,而他也很幸運地給了我一些想法,他提點了我孩子對網路的依賴性將是未來重大健康議題,而或許也是我對於心理韌性議題的累積,因此我很想將兩者串聯,以做為寶寶們創造很好的教養素材。從期刊、書籍上已有研究冒險治療對於網路成癮孩子的介入,又或者透過體驗教育能帶給孩子們無盡的生命熱情,雖然案例仍不多,但未來的普及化相信會是孩子很好的生命教育。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勇敢帶領孩子,探索生命的美好體驗,告訴他們真實人生絕對比網路世界更炫爛精彩。
2024.08最新活動上線拉!五感式體驗工作坊
如果大家對心靈成長文章有興趣,也可參考以下:
“恆毅力 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2019年讓我最動容的作品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當你想做成一件事,全世界都會幫你」,吸引力法則不是魔法,是你看待世界「思考」的方式 – 1個啟發